成立歷史
1946 | 成立「台灣省紡織業工業同業公會」,初期會員14家 |
1948 | 更名為「台灣區機器棉紡織工業同業公會」,會員己多達百餘家 |
1949 | 針織、毛巾、絲織、棉紡、染整等業均另成立公會 |
1955 | 更名為「台灣區織布工業同業公會」迄今 |
會務組織系統表

本會宗旨
本會以協調同業關係,增進共同利益,
並謀劃工業之改良推廣,促進經濟發展為宗旨。
本會任務
- 關於國內外工業之調查、統計、研究、改良及發展事項
- 關於原料來源之調查及協助調配事項
- 關於會員生產、運銷之調查、統計及推廣事項
- 關於技術合作之聯繫及推進事項
- 關於會員合法權益之維護事項
- 關於會員業務狀況之調查事項
- 關於會員產品之展覽事項
- 關於會員與會員代表基本資料之建立及動態調查、登記事項
- 關於會員證照之申請、變更、換領及會員資格之證明服務事項
- 關於同業糾紛之調處及勞資糾紛之協助調處事項
- 關於會員公益事業之舉辦事項
- 關於接受機關、團體與會員之委託服務事項
- 關於政府經濟政策與工業法令之協助推行及研究建議事項
- 關於各項社會運動之參加事項
- 依其他法令規定應辦理之事項
- 關於勞動生產力之研究、促進與同業員工技能訓練及講習之舉辦事項
會員主要產品
格子布 / 提花布 / 牛仔布 / 斜紋布 / 燈芯絨布 / 棉布 / E/C混紡布 / E/R混紡布 / 嫘縈布 / R/C交織布 / N/C交織布 / 麻質布 / 長短纖交織布 / 帆布 / 泡泡布 / 楊柳布 / 特多龍布(滌綸布) / 尼龍布(錦綸布) / 起毛布 / 植毛絨布 / 刺繡布 / 花邊布 / 紗布 / 家飾用布(窗簾布、捲簾布、沙發布、桌巾布) / 工業用布 / 亞克力布(腈綸布) / 玻璃纖維布 / 襯布 / 濾布
會員家數與設備狀況
本會現有148家會員廠,贊助會員廠79家,共有9,286台織布機,其中有梭織布機為197台(佔2.12%)、無梭織布機9,089台(佔97.88%),包括劍桅式織布機2,879台、噴氣式織布機2,816台、噴水式織布機3,110台、小鋼梭式織布機284台。
產業概況
2021年台灣織布產業出口值達62.60億美元,占紡織品出口值69.37%,較2020年成長23.72%;出口量為69.70萬公噸,較2020年增加11.58%。從整體台灣紡織產業出口值90.24億美元,較2020年成長19.79%的情形可知。2021年台灣織布產業持續面臨COVID-19疫情衝擊下臨極大的挑戰,雖然出口值和量有成長,實因2020年基期大幅減少。
2021年台灣織布產業面臨的挑戰包括:(1)新台幣升值,影響出口利潤;(2)船運缺貨櫃且價格高漲4、5倍;(3)COVID-19疫情衝擊下,中小型織布廠經營環境更顯艱困;(4)台灣規格化產品訂單持續流失等。
隨著各國陸續接種疫苗,疫情對全球服飾消費市場衝擊的不確定性可望逐漸減少,但消費市場對不同布料品項的需求程度仍不同,展望2022年,全球運動服飾市場方能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。然而,後疫情時代在消費者渴望收回自由與健康的控制權、更加意識到大自然的美好、追求以安全的方式以外界互動等「新常態」需求之下,全球服飾市場主要趨勢仍將聚焦於「健康舒適」、「循環永續」和「數位轉型」等三大趨勢。
2021年台灣織布產業面臨的挑戰包括:(1)新台幣升值,影響出口利潤;(2)船運缺貨櫃且價格高漲4、5倍;(3)COVID-19疫情衝擊下,中小型織布廠經營環境更顯艱困;(4)台灣規格化產品訂單持續流失等。
隨著各國陸續接種疫苗,疫情對全球服飾消費市場衝擊的不確定性可望逐漸減少,但消費市場對不同布料品項的需求程度仍不同,展望2022年,全球運動服飾市場方能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。然而,後疫情時代在消費者渴望收回自由與健康的控制權、更加意識到大自然的美好、追求以安全的方式以外界互動等「新常態」需求之下,全球服飾市場主要趨勢仍將聚焦於「健康舒適」、「循環永續」和「數位轉型」等三大趨勢。
出口概況
2021年布類出口依布種分為梭織、針織及特種布(如不織布、浸漬塗敷加工布、毛巾布、其他特種織物…等)三種:梭織布出口值18.27億美元,佔布類出口值之29.18%,較2020年成長24.18%。針織布出口值達24.18億美元,佔布類出口值之42.80%,較2020年成長36.16%。特種布出口值為20.16億美元,佔布類出口值之32.20%,較2020年成長11.17%。
2021年梭織胚布出口值為1.35億美元,佔布類出口值之2.16%,較2020年成長13.73%,出口量為3.09萬公噸,較2020年衰退8.66%;梭織成品布出口值為16.92億美元,佔布類出口值之27.03%,較2020年成長25.10%,出口量為17.38萬公噸,較2020年成長14.45%。
2021年梭織布主要出口地區為越南,出口值5.10億美元,成長25.13%;其次為中國大陸3.77億美元,成長24.98%;孟加拉1.33億美元,成長47%;印尼1.13億美元,成長25.89%;柬埔寨1.01億美元,成長39.74%等。
2021年特種布主要出口地區為越南,出口值為4.14億美元,負成長0.56%,其次為中國大陸3.62億美元,成長7.71%、美國2.97億美元,成長26.30%、印尼1.48億美元,成長28.29%、香港1.13億美元,成長11.34%等。
2021年梭織胚布出口值為1.35億美元,佔布類出口值之2.16%,較2020年成長13.73%,出口量為3.09萬公噸,較2020年衰退8.66%;梭織成品布出口值為16.92億美元,佔布類出口值之27.03%,較2020年成長25.10%,出口量為17.38萬公噸,較2020年成長14.45%。
2021年梭織布主要出口地區為越南,出口值5.10億美元,成長25.13%;其次為中國大陸3.77億美元,成長24.98%;孟加拉1.33億美元,成長47%;印尼1.13億美元,成長25.89%;柬埔寨1.01億美元,成長39.74%等。
2021年特種布主要出口地區為越南,出口值為4.14億美元,負成長0.56%,其次為中國大陸3.62億美元,成長7.71%、美國2.97億美元,成長26.30%、印尼1.48億美元,成長28.29%、香港1.13億美元,成長11.34%等。
進口概況
2021年台灣各種布類合計進口值為5.75億美元,佔紡織品進口值14.91%,較2020年成長6.53%;進口量為8.99萬公噸,較2020年負成長6.66%。
2021年台灣各種布類進口以特種布為最大宗,進口值為3.92億美元,佔布類進口值之68.17%,較2020年成長2.21%,其進口量為6.22萬公噸,較2020年負成長10.85%。梭織布進口值為1.44億美元,佔布類進口值之25.04%,較2020年成長14.99%,進口量為2.33萬公噸,成長2.06%。
2021年梭織布主要進口地區為中國大陸,進口值為5.56千萬美元,成長26.87%,其次為越南3.12千萬美元,成長10.97%、美國1.94千萬美元,成長75.16%、韓國0.84千萬美元,成長5.28%、日本0.62千萬美元,負成長16.29%等。
2021年特種布主要進口地區為中國大陸,進口值為17.59千萬美元,負成長5.14%,其次為美國7.75千萬美元,成長26.48%、日本4.87千萬美元,負成長6.91%、越南1.84千萬美元,成長3.29%、韓國1.77千萬美元,負成長11.60%等。
2021年台灣各種布類進口以特種布為最大宗,進口值為3.92億美元,佔布類進口值之68.17%,較2020年成長2.21%,其進口量為6.22萬公噸,較2020年負成長10.85%。梭織布進口值為1.44億美元,佔布類進口值之25.04%,較2020年成長14.99%,進口量為2.33萬公噸,成長2.06%。
2021年梭織布主要進口地區為中國大陸,進口值為5.56千萬美元,成長26.87%,其次為越南3.12千萬美元,成長10.97%、美國1.94千萬美元,成長75.16%、韓國0.84千萬美元,成長5.28%、日本0.62千萬美元,負成長16.29%等。
2021年特種布主要進口地區為中國大陸,進口值為17.59千萬美元,負成長5.14%,其次為美國7.75千萬美元,成長26.48%、日本4.87千萬美元,負成長6.91%、越南1.84千萬美元,成長3.29%、韓國1.77千萬美元,負成長11.60%等。